学生工作

当前位置: 公司首页>>学生工作>>心理园地>>正文
毕淑敏:愿你的内心足够博大,博大到能盛得下整个世界的辽阔
2018-01-16  

1

尼采说过,“凝视深渊过久,深渊将回报以凝视。”这话,你试着自言自语几番,便有森冷寒意从尾椎向上蔓延。

说起来,咱们的老祖宗也有类似训诫——“非礼勿视”,只是口气比较和缓。从此我对有“深渊”嫌疑的人或事物,除了非打不可的交道,都尽量对之少看少想少理会,以防被恶之眼盯上,搞不好被吸入深渊。

你的目光凝聚何方?

人们到世界各地旅行,都是奔着风景优美、历史人文底蕴深厚的目的地赶赴。除了新闻、摄影及肩负特殊使命的工作人员,一门心思去看饱含丑恶、肮脏、卑鄙、罪恶、丑陋……因素的人,应该极少。

中国古话说,心有所思,行亦随之。意思是心里有什么想法或多或少地都会在行动上表示出来。所以,从你的行动,可以看出你内心的端倪。

又佛经云:心有所想,目有所见。意思是你心里想的是什么,眼中见到的就是什么。为了印证这句话,传下一个故事。

2

某天苏东坡和佛印和尚在林中打坐。两人坐了很久,太阳照着竹影婆娑,悄无声息。

佛印对苏东坡说:“观君坐姿,酷似佛祖。”苏东坡听了挺高兴。见佛印一身褐色袈裟坐在那里,便说“上人坐姿,活像一堆牛粪。”佛印和尚不语,只是微笑。

苏东坡后来把这事儿悄悄告诉苏小妹。苏小妹说:“哥,你输了。佛印心中有佛,所以看你像佛。而你看他像牛粪,是因为你心中积满牛粪呀!”

佛印和尚历史上真有其人,和苏东坡交往甚深,他们之间留下很多有趣故事。但对这则传说,我觉疑惑。它把“心有所想,目有所见”庸俗化了。两人说的不过是打坐的姿势,也许苏东坡训练有素(练过某种类乎瑜伽的功夫?),坐姿优美,真和佛祖老人家有得一拼呢。佛印和尚虽精通佛理,但打坐的姿势或许未进阶。两人就事论事,都乃当时所观所感,随口一说罢了。佛印没见过佛祖,苏东坡倒是见过牛粪,两相比较,后者似更有发言权。想那苏东坡乃一文学人士,性喜夸张比喻,情有可原。

二是把“心有所想,目有所见”简单化了。若说是佛印心中有佛,他看谁都像佛。看一人像佛,再看一人也像佛,天下皆佛,岂不无聊?

第三,苏小妹本是戏说中的人物,历史上查无此人,这故事的真实性也大打折扣了。

3

“心有所想,目有所见”这句话,我年轻时,半信半疑。我曾经试过,想考个好成绩,朝思暮想,以为能在卷子上看到100分,结果当然失望。我祈告自此不碰到坏人,所遇皆善良之辈其乐融融,结果第二天就遭小人暗算。

年岁渐长,方才明白,这个“想”,并非具体指牛粪或是100分这等具象实物,而是察看世界的角度。说得玄乎一些,关乎你的价值观和方法论。

这个世界是善良占主导还是邪恶占主导?人这种生物,基本上是可信任还是完全不值得信任?行为模式受理性支配,还是主要以动物性为主?你对未来寄予希望?还是悲观地认为不会有什么好事发生……凡此种种,构成你心中对世界基本框架之色泽。

如果对上述问题的基本答案倾向光明,那么,恭喜你。你在世界上也慢慢能看到更多的光明,吸引到更多的光明。美好如同铁屑,你如磁石。它们点点滴滴向你靠拢,最后凝聚在你周围,变成积极勇气,正面反馈开始形成。

4

如果你对上述问题的回答基本上趋向负面,那么,不妙啊!你会阴魂附体般吸附更多的暗黑,厄运会被你悲惨号角召唤而来。它们刚开始小心翼翼,渐渐大踏步向你围剿。你躲不胜躲防不胜防……悲怆遭遇更加深你对世界的嫌恶之感,情绪也像原始人的武器“飞去来”一般,你抛出它,它恋恋不舍地折返归来。释放的苦痛吸收更多的苦痛,变得庞大粘腻,包裹着你,让你不堪重负。

也许你会说,真的如此吗?我已年过花甲,认识很多人已经超过半个世纪。我十分惊奇地发现,对世界的不同看法,导致不同的命运轨迹。内心风景的不同,在每个人年轻的时候,如固体颜料,虽已润湿,但大体还只是一些朦胧色块。岁月之水慢慢涌上生命底色,色块不可抑制地湮开,似乎漫无规律地蔓延,渐渐流布于所有缝隙。

由于基本看法的不同,导致了无数判断差异。差异累积,积少成多,积重难返,直至最后影响了一生的走向。

5

大家都明晰不同的选择导致不同道路,跟随而来的是不同结局。一次选择失误,有可能是偶尔失手,或许还有机会纠正。如果屡屡昏招,以最大的恶意看待人世间的一切,最后酿成的苦酒就是——世界变成深渊之眼,目不转睛地凝视于你,直到把你嘬入它的深喉。

所以,你的内心世界,决定你看到的世界风景。如果你看到的总是狼藉一片毫无美感可言,那么出了问题的,不是这个世界,而是你的内心。

佛经《碧岩录》中有一句“日日是好日”。其实,人生怎可能日日是好日?那句话的意思是——即使遇上的不是好日,你只当好日去过就是了。

心中好,世界就好。

为了一生幸福,请从内心美丽始。

 

关闭窗口